
2月18日,由我校黄勇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碳转移聚集与磷生物富集的城市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原理与工艺构建”顺利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结题答辩。
城市污水全面资源化是促进资源循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是全球环境工程领域前沿研究热点。基于现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高能耗、高碳排和资源浪费等共性问题,以有机物和磷回收为目标,以“碳聚集分离-磷高倍富集-氮生物转化”新思路构建城市污水全面资源化处理工艺系统,项目提出了基于水热技术将污泥制备成聚集介质用于有机物分离富集的创新技术,独创性地开拓了基于蓄磷量的强化生物膜吸释磷性能调控手段,探明了生物膜吸收-蓄集-释放磷酸盐的行为特征与强化机制,揭示了EPS在生物膜去除/富集磷工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及作用机制;基于多重因子联合调控策略在PN-Anammox系统中实现了稳定NOB抑制与高效脱氮,构建了具备资源回收和水质净化双重特性的污水资源化处理全流程工艺,并在中试规模下证实了其可行性。


项目历时5年,共发表高水平论文56篇,其中SCI论文32篇、EI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45名;团队2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人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资助、1人获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1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1人入选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依托本项目,黄勇教授团队在苏州污水处理厂建立了中试规模城市污水资源化新型试验装置,建成“产、学、研、用”示范平台,项目相关研究成果深化了对有机物聚集氮磷同步去除及磷同步回收工艺的认识。该项目的结题,彰显了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与科研实力,项目成果为我国污水资源化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开辟了新道路,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我国城市污水全面资源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